大寒节气不适合剃发

从民俗禁忌来看,腊八和大寒都没有不宜理发的说法,只有正月时期是不宜理发的。但是从黄历来看,是不建议在这一天来理发的,原因也很简单,冬天太冷了,当然现在人已经不是那么注意剪发了,那也不要剪的太短,因为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如果剪太短了头皮容易着凉,这样是很容易感染风寒的。所以以前的人们一般会在冬至节前后剃头,然后直到新年过后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开始剪头发,成为剃龙头。而在农历正月则不剃头。

寓意: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这个气节处在三九、四九时段,此时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期。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时节,在农业生产中要掌握好冷暖变化规律,根据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等,随时关注气象部门对各个时期的预测预报,合理种植农作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较大规模进行引进经济作物时,更是不能忽视;小规模种植时也要注意周围的地形环境,如在大水库周围,由于水的调温作用,其冻害往往较轻或没有,可在寒冬之前将一些易受冻的经济作物和花草放置或种植在水库四周。大棚作物根据天气变化,做好温湿调控,在中午前后揭开大棚两端进行通风,但下午4时以前必须关好,以保持棚内温度。

大寒节气期间,天气寒冷、湿度低,植物已经停止生长,比较干枯,要特别注意在野外烧荒用火或在家取暖烤火等用火安全,提防发生火灾。

习俗: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年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大寒节气由于近年,这节气期间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这节气期间,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蒸煮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则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

尾牙祭: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风俗,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人们亲土地而奉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神的称号众多,其来历与我国古代农耕社会所祭“天、地、社、稷”中的社、稷之神有关。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人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所谓二月二(古时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民间有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大寒是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作为阳历的节气,大寒的十五天常常在阴历的十二月,民间有“过了大寒,又是一年”的说法,这一时段的民俗活动大多与过年有关。

腊祭:“腊”的古字为“臘”,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说:“臘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臘”的本义就是打猎,用打来的野兽祭祀祖先和百神。还有一种说法,农历十二月最适合制作肉脯(腊肉),所以阴历十二月叫腊月。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在腊月举行“岁终大祭”,被称为“腊祭”。

大寒当天凌晨的3—5点是寅时,寅时就是一个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又可以叫黎明和早晨,在这个时间内是气温最低的,是最寒冷的。民间有大寒交运的说法。大寒交运意味着运气比较平稳顺利,没有大的灾难祸事。交运时刻,也有诸多讲究和禁忌,就是那两个小时之内是不可以见到和自己属相相冲、相害的人,所以最好是尽量在家里,不要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