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讲的是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是每岁仲春卯月之初,斗指正东,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蛊然,春耕由此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农村都有啥风俗

二月二早上炒黄豆,叫爆龙眼,中午吃龙搅团,孩子们剃龙头,妇女不做针线,不动剪子,怕扎了龙眼和龙须。家中不吃米饭不吃粥,怕伤了龙子。

二月二能洗头发吗

2月2当然能洗头发了,因为现在的说法就是2月2要剪龙头,剪龙头的时候就需要先洗完头发才能去剪发,并且现在的是小时候非常开放的,只要你自己相信头发,你在任何的时候洗头发都是可以了,而且洗头发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就可以去做主了并不需要问别人。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有哪些禁忌及风俗习惯你们知道多少

引言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转眼已经是农历二月初二了,东风送暖、青龙抬头、万物复苏、春回大地。那么农历二月初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呢?二月二龙抬头又有哪些禁忌和风俗习惯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为什么二月二称为龙抬头

要明白“龙抬头”,首先要知道这其中的“龙”指的是什么。这个龙实际上指的是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中的青龙。古人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面的星星分为二十八组,即“二十八宿”。又根据“东南西北”四大方位,将二十八宿分为四大组。位于东方的就是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那“抬头”是什么意思呢?七宿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角宿为龙角、亢宿为龙咽、氐宿为龙爪、心宿为龙心、尾宿和箕宿为龙尾。在冬季的时候,青龙七宿是隐藏在地平线以下的。到了农历二月初二时,角宿中的一两颗星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就像是这条青龙刚刚抬起了头,所以称为“龙抬头”。

古代龙抬头节日的风俗习惯

龙抬头节日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抬头的节日活动也有所不同。

秦汉时期

在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曾记载着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百姓舞龙求雨的场面。后来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也有人们戏龙的情形。所以在秦汉时期,人们在这一天进行的活动主要有:戏龙、舞龙、耍龙灯。

唐宋时期

唐人认为这一天是“迎富贵”的日子,所以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的果子”。当时的人们用青色的袋子将瓜果和谷物纳入袋中,互赠亲友。村社里则用春酒来祭祀木神句芒,祈求这一年能够丰收。宋朝时期除了这些基本的活动,宫中皇帝的御宴还增加了“挑菜”的娱乐活动。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这一天的习俗有很多,如撒灰引龙、游赏四郊、熏虫炒豆、吃龙须面等。最新鲜的是用灶灰围着房屋洒一圈,这叫引钱龙,目的是招祥纳福。

现今龙抬头节日的风俗习惯剃龙头

剃龙头指的是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理头发。在这一天剃头发,寓意很深。对小孩来说,是希望她健健康康成长,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对大人来说,是辞旧迎新,希望这一年能够顺利发展。

耕春牛

在农村,这一天会使牛下地耕种。这预示着春耕的开始,所以也叫耕春牛。在这吉日里耕种,人们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放龙灯

放龙灯是北方黄河流域的一种习俗。人们用芦苇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油灯,傍晚时期,沿河放下,为龙照路。这不仅有娱乐的形式,而且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敲龙头是东北地区人们的风俗。用长长的竹竿击打房梁,目的是把龙唤醒,让龙来保佑一方平安。也有一种说法是,敲击房梁把蛇蝎等毒物吓走,使它们不能来害人害物。

祭地神

民间认为二月二是土地公公的诞辰,所以这一天会对土地公公进行祭祀。地泽万物,土地公不仅保证着一方平安,而且管理的谷物生长。所以表现了人们对平安的向往和对丰收的渴望。

吃龙食

吃龙食是指在二月二这一天,吃的食物名称必须与龙相对应。如:吃面条叫吃龙须、吃春饼叫撕龙皮、吃汤圆叫吃龙眼、吃饺子叫吃龙耳等。这是因为龙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都十分美好,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祈龙赐福。

龙抬头的禁忌避讳

二月二这一天的禁忌避讳也有很多。如:

不能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成为瞎龙;

禁止到河边或井里挑水,因为怕惊扰了龙的活动,招致旱灾;

不能盖房或磨面,因为怕伤到或压到龙头。

若木语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能感受到人们追求美好的强烈愿望。但我们也不能过分的沉溺和相信于此,美好的生活还是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的。

(文/若木图/网络)

惊蛰和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节日吗

惊蛰和二月二龙抬头不是一个节日,惊蛰是春天天气变暖以后,那些冬眠的动物慢慢的苏醒过来,这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节气,而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和元宵节一样,不过元宵节人们是吃元宵闹花灯,而二月就不是吃元宵了,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